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江感潮河段潮波传播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tide-river dynamics and the underlying controlled factors along the tidal reac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uang Jingzheng;Zhang Xianyi;Wu Zheng;Liu Feng;Cai Huayang;Yang Qingshu(Institute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School of Mar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State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Hydraulic Technology,Guangzhou 510275,China;Guangdong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Coasts,Islands and Reefs,Guangzhou 510275,China;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河口海岸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2]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3]广东省海岸与岛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4]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402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9287,41106015,41476073);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SKLEC-KF20180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0321);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重点培育项目(17lgzd12);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6-20)。
年 份:2020
卷 号:42
期 号:3
起止页码:25-3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径潮相互作用是感潮河段水动力变化的典型特征,受其影响潮波传播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本文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及芜湖6个潮位站2002-2014年连续高低潮位资料及大通站月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长江感潮河段潮波振幅衰减率、潮波传播速度及余水位坡度等传播特征值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特征,并探讨这些潮波传播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波传播特征的洪枯季差异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其分界点位于天生港与江阴之间(其中,天生港和江阴站的多年平均洪枯季潮差差值约为0.01 m和-0.04 m);径流动力对潮波衰减的影响主要位于江阴以上河段,江阴以下河段主要受潮汐动力控制;径流驱动下余水位坡度引起的余水位及水深增加,导致潮波传播的有效摩擦减小,当流量超过某个阈值时潮波振幅衰减反而减弱,特别是上游马鞍山-芜湖段最为明显,统计结果表明该河段流量阈值约为33000 m3/s。本文分析结果作为前人研究的重要补充,可为长江河口感潮河段径潮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及河口治理等提供基础参考。
关 键 词:长江河口 感潮河段 径流 潮波衰减 余水位
分 类 号:P731.23[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