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整合分析中国农田腐秆剂施用对秸秆腐解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Impacts of Decomposing Microorganism Inoculum on Straw Decomposition and Crop Yield in China:A Meta-Analy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YANG XinRun;XU Bei;HE ZhiFeng;WU Jing;ZHUANG RuiHua;MA Chao;CHAI RuShan;Yusef Kianpoor Kalkhajeh;YE XinXin;ZHU Lin(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Farml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Hefei 230036)
机构地区:[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0452,4187709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808085MD9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107);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18030701188);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1604b0602022)。
年 份:2020
卷 号:53
期 号:7
起止页码:1359-13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农田中施用腐秆剂能否有效地促进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一直存在争议。在全国尺度上,整合分析腐秆剂田间施用的秸秆促腐和作物增产效果,探明不同气候和土壤状况、秸秆特征以及还田条件下腐秆剂施用对还田秸秆降解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使用腐秆剂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利用整合分析的方法(meta-analysis),系统分析了2001—2019年公开发表的腐秆剂田间应用相关研究论文(共89篇,含腐秆剂促腐秸秆数据63条、腐秆剂提高作物产量数据207条),探讨了气候类型、还田条件、秸秆种类、还田初始碳氮比(C/N)、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等6方面因素对腐秆剂促腐和增产作用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与不施腐秆剂相比,施用腐秆剂总体上可有效促进还田秸秆的降解,但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秸秆还田初始C/N≤15以及土壤为中性时,腐秆剂的促腐效应却不显著,效应值的范围分别为-0.010—0.716、-0.302—0.568和-1.01—0.475;还田条件、秸秆种类和SOM含量会显著影响腐秆剂的促腐作用强度。类似地,腐秆剂的田间施用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总体也表现为显著提升,但在土壤为中性时腐秆剂的增产作用并不稳定,其效应值范围为-0.284—0.751;除了还田环境、SOM含量外,其余4方面因素均会显著改变腐秆剂的增产幅度。此外,线性拟合结果显示秸秆促腐率与作物增产率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2=0.307,P<0.0001)。【结论】施用腐秆剂可有效促进秸秆腐解和增加作物产量,且在温带季风性气候条件下,将玉米秸秆于旱地条件下还田,在还田初始C/N大于30以及土壤呈酸或碱性时配施腐秆剂效果最佳。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腐秆剂 秸秆腐解 作物产量 整合分析
分 类 号:S14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