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人工智能技术会诱致劳动收入不平等吗——模型推演与分类评估    

Wi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duce Labor Income Inequality--Model Ded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林辉[1] 胡晟明[1] 董直庆[1]

WANG Lin-hui;HU Sheng-ming;DONG Zhi-qing(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

出  处:《中国工业经济》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要素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研究”(批准号17AZD009);华东师范大学“幸福之花”先导研究基金项目“人工智能技术的劳动就业替代与岗位创造效应及劳动力市场新格局研究”(批准号2019ECNU-XFZH003)。

年  份:2020

卷  号:0

期  号:4

起止页码:97-1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学术界近期开始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但其收入分配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而且定量评估明显不足,尤其缺乏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本文基于Acemoglu and Restrepo(2018a)的人工智能技术模型,引入高技术与低技术两部门分类,推演人工智能技术的收入分配效应,结合中国2001—2016年全国及省级层面数据,分类测算其劳动收入分配的岗位更迭效应和生产率效应。结果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在引发劳动岗位更迭的同时,非对称地改变不同技术部门生产率影响劳动收入分配,诱致高、低技术部门劳动收入差距年均扩大0.75%。②人工智能技术的岗位更迭效应倾向于在低技术部门通过自动化扩张、在高技术部门以新岗位创造方式,加剧收入不平等,而生产率效应存在门槛特征。③人工智能技术在资本和非技术密集型地区的收入分配效应更为突出,且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地区的影响不断增大。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和收入不平等的冲击,政府应健全就业培训和失业保障制度,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积极引导人工智能技术朝人机协作和收入平等方向发展。

关 键 词:人工智能技术 劳动收入分配  岗位更迭效应  生产率效应

分 类 号:F4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