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扣眼穿刺法与绳梯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The effects of buttonhole versus rope-ladder cannulation on the function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s:a meta-analy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培莉[1,2] 施素华[1,2] 林巧红[2] 邹琼芳[2] 尤粒吉[2] 梁萌[2]

WANG Pei-li;SHI Su-hua;LIN Qiao-hong;ZOU Qiong-fang;YOU Li-ji;LIANG Meng(The 174th Clinical College of PLA,Anhui Medical University,Xiamen,Fujian 361003,China;Nephrology Department,The 73rd Military Hospit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heg Gong Hospital,Xiamen University),Fujian 361003,China)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174临床学院,厦门361003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肾内科,厦门361003

出  处:《中国血液净化》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03232);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74037)。

年  份:2020

卷  号:19

期  号:1

起止页码:65-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CD、CSCD2019_2020、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分析扣眼穿刺法与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影响,选取适合AVF患者的最佳穿刺方法,更好地保护内瘘。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ile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和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扣眼穿刺法与绳梯穿刺法对MHD患者影响的相关研究,由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进行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共7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MHD患者中,扣眼组的感染发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大幅上升,随访时间≤6个月时,虽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但扣眼组的感染发生率是绳梯组的3.42倍[RR=3.42,95%CI:(0.86~13.69)],随访时间>6个月时,扣眼组的感染发生率增至绳梯组的14.43倍(RR=14.43,95%CI:3.50~59.55),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8.33,95%CI:3.17~21.88,P=0.000);绳梯组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率低于扣眼组(RR=4.64,95%CI:2.01~10.72,P=0.000);2组患者血肿(RR=0.70,95%CI:0.42~1.16,P=0.170)和血栓(RR=0.83,95%CI:0.43~1.58,P=0.570)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AVF患者穿刺时,绳梯法比扣眼法有助于降低远期并发症,更利于保护内瘘血管功能以延长AVF使用寿命。我们需要更多研究来帮助制定改进扣眼穿刺技术的策略,而不是禁用此技术。作为绳梯穿刺法的有益补充,应使扣眼穿刺法发挥其优势作用,更好地服务于AVF患者。

关 键 词:扣眼穿刺  绳梯穿刺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META分析

分 类 号:R473[护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