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鲜切莲藕腐败的荧光检测方法  ( EI收录)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the Spoilage of Fresh-Cut Lotus Roo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永乐[1] 唐倩[1] 俞健[1] 刘小芳[1] 陈善辉[1] 李彦[1] 王发祥[1]

LIU Yongle;TANG Qian;YU Jian;LIU Xiaofang;CHEN Shanhui;LI Yan;WANG Faxiang(Hunan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ood Processing of Aquatic Biotic Resources,School of Chemistry and Food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114,China)

机构地区:[1]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湖南省水生资源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14

出  处:《食品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1867);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8CT5010);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7B016,17C0059,18C0233)。

年  份:2020

卷  号:41

期  号:8

起止页码:270-2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_E2019_2020、EI、FSTA、IC、JST、RCCSE、RSC、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传统微生物卫生指标法检测果蔬产品腐败的局限性,研究利用腐败指示菌的荧光检测表征鲜切莲藕样品腐败的方法。鲜切莲藕样品于4℃冷藏,每间隔3 d取出检测其微生物菌落总数和指示菌自发荧光检出的相关性,分析指示菌荧光强度与微生物数量的关系并优化荧光检测条件。结果显示:鲜切莲藕冷藏第6天菌落总数为6.4×104 CFU/g,达到腐败标准,而自冷藏第6天开始,莲藕悬液培养后均能检测到荧光,表明荧光检出时间与样品腐败时间点一致;激光共聚焦荧光检测显示样品悬液的荧光强度随其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随其稀释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荧光强度与微生物数量间呈正相关;最终确定该荧光检测方法的最优条件为样品悬液稀释10倍、接种量5μL,对随机10个样品进行检测验证,准确率达90%,操作简单、便捷可行。

关 键 词:鲜切莲藕 腐败 荧光 菌落总数 检测  

分 类 号:TS255.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