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双频星载降水雷达GPM数据的华南地区降水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BASED ON DUAL-FREQUENCY SPACEBORNE PRECIPITATION RADAR GPM PRODUC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DU shuang;WANG Dong-hai;LI Guo-ping;CAI Qin-bo;XU Xiang-chun(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 610225,China;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and Guang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for Climate 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 Studies,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82,China;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Zhuhai),Zhuhai 519082,China;Key Laboratory of South China Sea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Hainan Province,Haikou 570203,China)
机构地区:[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珠海519082 [3]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珠海519082 [4]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0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1861164027);广东省科技计划(20170244、2017B020218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97);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CSF201801)共同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36
期 号:1
起止页码:115-13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CD、CSCD_E2019_2020、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华南汛期作为我国雨季爆发的第一阶段一直是预报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其降水-云宏微观垂直特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双频星载雷达资料对强、弱降水三维探测进行优化,并补充对洋面降水的探测。借助这两方面优势,对华南对流性、层云性两类主要降水类型的垂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降水反射率因子与降水粒子垂直分布、亮带特征与垂直分层降水贡献,对比华南陆地在回波顶高方面与南海洋面的异同,最后针对华南前后汛期的降水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1)对流性降水反射率因子快速增长区域主要发生在低层,层云性降水反射率因子快速增长区域位于亮带层附近。(2)当发生强降水时,对流性降水的粒子浓度并不是总高于层云性降水,但前者粒子半径大于后者;强层云性降水往往来自于大小均一的粒子聚集,并没有形成更大直径的液滴。(3)华南陆地回波顶高季节变化较南海洋面强烈,浅薄对流降水发生频率受季风影响从春至秋存在先增后减特征,深对流发生频率在夏季增幅显著。南海地区回波顶高虽无明显季节变化但在3 km和5.5 km存在明显的双峰特征。(4)前汛期对流性降水的高浓度、大尺度的粒子更利于向更高高度发展,而层云性降水粒子浓度及半径的垂直分布在华南前后汛期无明显差异。前后汛期回波顶高异同主要出现在广西中部,广东中部和沿海地区。
关 键 词:双频星载雷达DPR 华南 华南前汛期 降水垂直结构 回波顶高
分 类 号:P426.61.4[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