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evaluation method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潘希[1] 罗伟[2] 段兴武[1] 钟荣华[1] 李宇翔[1]

PAN Xi;LUO Wei;DUAN Xingwu;ZHONG Ronghua;LI Yuxiang(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and Eco-security,Yunnan University,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and Transboundary Eco-security,Yunnan University,650091,Kunming,China;Sichuan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610041,Chengdu,China)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昆明650091 [2]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41

出  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原山地坡式梯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机制研究”(41867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元江干热河谷区景观演变的侵蚀产沙机制研究”(415610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横断山地水土作用失衡机制与灾害风险评价”(2015CB452704)。

年  份:2020

卷  号:18

期  号:1

起止页码:140-1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中国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经历了从单一措施评价到利用复杂模型开展综合效益评价的发展过程,方法体系已日趋完善;但因缺乏系统的梳理总结,在实践过程中,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20年水土保持效益研究成果的综述和分析,分类归纳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的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水土保持评价进行展望。基于关键词“水土保持”和“效益评价”查阅到相关文献892篇,筛选出33篇核心文献,着重阐述当前最常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国标法和综合评价法等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研究表明,当前的评价方法缺乏普遍适用性,且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受限。未来应依靠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将理论与多种方法进行融合和建模,探索水土保持效益评估的新方法;同时,建议相关部门组织针对全国不同水土流失防治区编写通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的准则规范以支持水保事业的发展。

关 键 词: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文献资料法 方法适用性  

分 类 号:S157.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