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玉米/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Correl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orn/Peanut Intercropping Syste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唐秀梅[1,2] 黄志鹏[1] 吴海宁[1] 刘菁[1] 蒋菁[1] 唐荣华[1]

TANG Xiumei;HUANG Zhipeng;WU Haining;LIU Jing;JIANG Jing;TANG Ronghua(Cash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China;Agricultural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China)

机构地区:[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2]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5

出  处:《生态环境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37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201009-0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GXNSFAA19814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13-华南区栽培),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5YT57)。

年  份:2020

卷  号:29

期  号:2

起止页码:223-23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玉米/花生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为了阐明玉米/花生间作效应机制,测定了玉米/花生间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并对这些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相比,玉米/花生间作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的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以及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间作玉米根际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数量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磷含量与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总钾含量和p H值、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解析贡献率分别为48.981%,43.617%和7.402%。第一主成分主要是放线菌、真菌、有效磷等组成,第二主成分主要为有机质和p H,第三主成分主要是总氮和细菌。经标准化后计算栽培措施得分显示:间作花生得分最高1.937,其次是间作玉米1.008,两者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该研究表明玉米/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环境优于单作系统,机制解析为玉米/花生间作可明显促进土壤有效氮磷含量、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进而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关 键 词:玉米 花生 间作 根际土壤 主成分分析

分 类 号:S181] X1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