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钩吻炮制减毒存效的物质基础分析    

Material Basis Analysis of Toxicity Attenuation and Efficacy Reservation of Processing of Gelsemium elegans Rhizom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任丽[1] 李高攀[1] 谌赛男[1] 许文[1] 王河山[1] 黄美霞[1] 廖华军[1] 吴水生[1]

REN Li;LI Gao-pan;CHEN Sai-nan;XU Wen;WANG He-shan;HUANG Mei-xia;LIAO Hua-jun;WU Shui-sheng(School of Pharmacy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China)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福州350122

出  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基  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01872);2017年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专项“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财社〔2017〕66号);福建省教育厅高校科研专项。

年  份:2020

卷  号:26

期  号:3

起止页码:117-1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检测钩吻炮制前后的6种主要生物碱成分的变化情况,以期揭示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钩吻素甲、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6个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22%A;10~20 min,22%~30%A;20~30 min,30%~40%A),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钩吻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炮制前上述6种成分在12批生品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444,1.129,3.590,1.603,2.376,1.631 mg·g^-1;炮制后六者的平均质量分数则依次为2.258,0.343,1.176,0.115,0.459,0.281 mg·g^-1;毒性最强成分钩吻素己质量分数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达92.83%,而毒性较小的钩吻素甲炮制后质量分数升高了56.37%,其他4个成分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钩吻炮制前后可明显分为2个类别,主成分分析表明钩吻炮制后第1主成分由钩吻素子变为钩吻素甲。结论:钩吻炮制后毒性成分钩吻素己被显著降解,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成分含量下降以及钩吻素甲的含量升高可能是钩吻炮制后减毒存效的内在机制之一。

关 键 词:钩吻 炮制  生物碱 钩吻素己  钩吻素甲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分 类 号:R22] R28[中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