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质体基因组结构演化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the evolution of plastid genome structure in lycophytes and fer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杜新宇[1,2] 卢金梅[1] 李德铢[1,2]

Xinyu Du;Jinmei Lu;Dezhu Li(Germplasm Bank of Wild Species,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unming 650201;Kunm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unming 65020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昆明6502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昆明生命科学学院,昆明650201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研究项目(2017-LSF-GBOWS-02);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17HA014)。

年  份:2019

卷  号:27

期  号:11

起止页码:1172-118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核基因组、质体基因组以及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发展迅速,质体基因组研究工作更是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19年3月1日,GenBank公布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175个质体基因组中,约3/4为最近两年新增。研究内容从早期对个别质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的简单报道,逐渐发展到综合性的比较基因组学和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目前已发表的质体基因组覆盖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所有目和大部分科,这两大类群的质体基因组结构变异和系统发育的基本框架已逐渐清晰。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维管植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对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质体基因组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其结构变异主要包括大片段倒位、IR区边界变动、基因或内含子丢失等,其中一些结构变异可作为较高分类阶元的共衍征。RNA编辑和长片段非编码序列插入普遍存在于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质体基因组中,但其起源、演化机制和功能等仍不清楚。我们对质体基因组的应用、系统发育研究中质体和核基因组的优劣性,以及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前景进行了评述。

关 键 词:石松类  蕨类 质体基因组  基因组结构变异  RNA编辑 长片段非编码序列插入  系统发育基因组学

分 类 号:Q943.2[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