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Study on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New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魏鸿雁[1,2] 陶卓民[2] 潘坤友[3] 李如友[1]

Wei Hongyan;Tao Zhuomin;Pan Kunyou;Li Ruyou(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51,China;School of Geography,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51,China)

机构地区:[1]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2]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3]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出  处:《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B7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08)。

年  份:2020

卷  号:43

期  号:1

起止页码:83-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_E2019_2020、JST、MR、RCCSE、ZGKJHX、ZMATH、核心刊

摘  要:乡村旅游通过集聚效应、结构效应、投资效应、生态效应等动力共同作用,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通过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双重拉动,带动乡村旅游在规模、品质、效益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构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模型,对2010—2016年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互动性、协调性强,在年际变化上,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存在显著梯度差异,其中苏南地区两系统互动性最强,其次是苏中地区,最后是苏北地区,三大区域历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其中苏南地区最高,属高度耦合,苏中、苏北地区属中度耦合;江苏省大部分城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已经进入高度耦合、良性发展阶段,并且耦合协调等级逐步提高,根据各市变化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优势互动型、持续增长型、波动增长型、滞后发展型四类;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要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就要推动二者深度耦合,各地均衡发展,并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耦合模式.

关 键 词:乡村旅游 新型城镇化 耦合评价模型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分 类 号:F592.7[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