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藏高原典型草地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研究    

Different vegetation and soil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typical grassland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郝爱华[1,2] 薛娴[1] 彭飞[1] 尤全刚[1] 廖杰[1] 段翰晨[1] 黄翠华[1] 董斯扬[1]

HAO Aihua;XUE Xian;PENG Fei;YOU Quangang;LIAO Jie;DUAN Hanchen;HUANG Cuihua;DONG Siyang(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233)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3

起止页码:964-97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GEOBASE、JST、RCC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法,探讨了青藏高原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地上-地下生物量、根系分配及土壤理化特性差异。研究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高寒草原禾草优势地位未改变,高寒草甸优势种莎草逐渐被杂类草取代。(2)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先保持稳定再下降。高寒草甸地下生物量较高寒草原地下生物量对退化响应更敏感。(3)高寒草原退化过程中,莎草地上物生量变化不明显(P>0.05),禾草地上生物量贡献率由88.12%减少至53.54%,杂类草地上生物量贡献率由0.08%增加至42.81%;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禾草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小,莎草地上生物量占比由69.15%减少至0.04%,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占比由12.56%增加至92.61%。(4)随着退化程度加剧,高寒草原根系向浅层迁移,高寒草甸根系向深层迁移。(5)退化对高寒草甸土壤含水量(θ)、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及土壤容重(BD)影响均比高寒草原更强烈。本研究对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高寒草地 退化  植被生产力 植物群落 土壤特性

分 类 号:S812[草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