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Ecological remediation zoning of territory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recognition:Taking Jiawang district of X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倪庆琳[1] 侯湖平[1,2] 丁忠义[1,2] 李艺博[3] 李金融[1]

NI Qing-lin;HOU Hu-ping;DING Zhong-yi;LI Yi-bo;LI Jin-rong(School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Spatial informatic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Jiangsu,China;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UMT,Xuzhou 221116,Jiangsu,China;Xuzhou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Xuzhou 221008,Jiangsu,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116 [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徐州221116 [3]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徐州221008

出  处:《自然资源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4307);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JS2019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7XKQY071)

年  份:2020

卷  号:35

期  号:1

起止页码:204-2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2000年、2008年、2016年遥感影像、历史矿井信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范式:综合识别生态源地—经井田边界修正生态阻力面—应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过程障碍区,将代表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生态要素特征的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空间叠加,最终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年份生态源地面积平均约占贾汪区面积的17.77%,随着城镇化发展和矿井闭坑等因素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阻力面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并逐步以城镇化发展为主导影响因子。(2)生态廊道分布明显存在整体空间相似性和各镇内部分异性,呈环形沿河流分布或位于植被覆盖较好的低山丘陵区;障碍区明显存在重叠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以北的区域,以北部和中部较多。(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控制区四个生态修复分区,面积分别为144.38 km^2、189.60 km^2、182.68 km^2、103.34 km^2。研究结论能够为贾汪区生态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指引。

关 键 词:生态修复分区  生态安全格局  电路理论 贾汪区  

分 类 号:X171.4] TU9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