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    

Poverty Governance in the Post-Targeted-Poverty-Alleviation Era: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nd path choi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唐任伍[1] 肖彦博[1] 唐常[2]

TANG Renwu;XIAO Yanbo;TANG Chang(School of Government,BNU,Beijing 100875;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JNU,Jinhua 321004,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5 [2]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华321004

出  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思想研究”(18AGL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思想发展史”(18ZDA012)

年  份:2020

卷  号:0

期  号:1

起止页码:133-13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关 键 词:后精准扶贫时代  贫困转型  制度安排  路径选择  

分 类 号:C939[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