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清代(1816—1911年)霍乱流行的时空特征、危险模拟与边界探测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danger simulation and boundary detection of choler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1816-1911)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孜沫[1]

LI Zimo(College of Tourism and Economic Management,Nanchang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2,China)

机构地区:[1]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出  处:《地理研究》

基  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LS19206);南昌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NSBSJJ201-8028)

年  份:2020

卷  号:39

期  号:1

起止页码:129-13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霍乱是清代1820年左右传入中国的新型烈性传染病,迄今仍是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本文运用ArcGIS时空分析、MaxEnt生态位模拟、BoundarySeer边界探测等方法对清代的霍乱流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清代霍乱的流行频度为77%,对整个清代疫灾的流行贡献了约21.32%的广度。②霍乱在中国的适生范围广,东部沿海为最佳适生区;中国不同区域霍乱流行的危险等级差异显著,并呈现自东向西递减、南方高于北方的总体特征;距海距离、海拔高程、日照时数、最高气温是影响霍乱流行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29.3%、22.4%、16.1%和7.7%。③霍乱流行的边界性特征明显,第一边界是以凤阳为圆心,以凤阳-夹江直线距离为半径(约1300 km)与国界线或海岸线围合的圆弧圈,界内包含97.65%的霍乱流行事件;第二边界参照霍乱高适生度分布线,该线迤东包括中国东、中部省份;第三边界是由霍乱主要网络构成的围合区,总体上掩及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一线。

关 键 词:霍乱 时空特征  危险模拟  边界探测  清代(1816-1911年)  

分 类 号:R2-09[中医学类] K249[历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