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析    

Syndrom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松[1] 廖宪勇[2] 李白雪[3]

ZHANG Song;LIAO Xianyong;LI Baixue(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 610075,China;Clinical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 610075,China;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 610072,China)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2]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3]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出  处:《四川中医》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81603530)

年  份:2020

卷  号:38

期  号:2

起止页码:208-2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分析近10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以期能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中慢性心衰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规范处理,得到文献中辨证分型等相关原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各类型数据的分布规律。结果:①中医证型分布前六位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血瘀水停。②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前六位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③心功能等级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中证型分布最多是心肺气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病性类证候要素则以气虚和血瘀为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病位以心为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证候要素以气虚和血瘀为主。初步反映出了慢性心衰常见证型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

关 键 词:慢性心力衰竭 证候要素 心功能等级  文献分析  

分 类 号:R541.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