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 Jian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规律”(18ZDA279)
年 份:2020
期 号:2
起止页码:90-9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思”与“境”是唐代美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贡献。王昌龄较早提出并阐释“三格”(三思)与“三境”,赋予“思”与“境”以诗学、美学的意蕴。后来,唐代关于“思”与“境”的认识大都以此为基准,不断地充实着“思”与“境”的美学内涵。刘禹锡阐发了“境生于象外”,皎然提出“取境”,司空图倡导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思与境偕,这些都是“思”与“境”问题的理论延伸。“思”是神思,也是构思;“境”是境象,也是意境。然而,其意涵又并非如此单纯,“思”与“境”关涉到景、象、味。唐代美学家以自己的审美卓见深化了对景、象、味的认识,不仅丰富了唐代的美学思想,也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文学艺术的审美创造是一个由感生“思”、感物得“境”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思与境偕”。把“思”与“境”联系在一起,主张“思与境偕”,是唐代美学的杰出贡献,对中国美学意境论的影响极为深远。
关 键 词:唐代美学 思 境 象外之象 味外之旨
分 类 号:I206] B8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