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腹地范围识别——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Recognition of Urban Hinterland Based on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Urban Competitiveness: A Case Study o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曾冰[1] 张艳[2] 胡亚光[3]

Zeng Bing;Zhang Yan;Hu Yaguang(Jiangxi Institu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viation,Nanchang 330045,China;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Trade Management,Jiangxi Institute of Economic Management,Nanchang 330016,China)

机构地区:[1]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南昌330013 [2]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南昌330045 [3]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管理系,南昌330016

出  处:《热带地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03061);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90285)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1

起止页码:119-1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构建相应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在GIS软件支持下,基于时间成本距离栅格的交通可达性分析,利用场强模型,对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腹地范围进行识别。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达5.84倍,与行政级别具有一定关联性。从交通可达性来看,1 h圈空间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附近,≥3 h圈主要分布在远离省会城市的外围地区,以及岳九咸(岳阳、九江和咸宁)省际交界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间交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性,内部交通联系较为薄弱。从空间场强来看,高场强区集中于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低场强区分布于交通通达性较差的边缘与外围地区,尤其是省际边界地区。场强空间分布与城市竞争力与交通可达性分布具有较强的吻合度,但省际间协同发展程度低。城市腹地范围来看,湖北省大部分城市腹地面积较小,江西省城市腹地面积相对广阔,湖南城市腹地面积居中,三大省会城市腹地面积远超过其他城市,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业已形成以省会城市为多中心的复合型极核发展格局,但内部一体化程度偏弱。从腹地与行政范围的层叠结果来看,城市腹地与市域行政范围吻合度较差,省会城市扩伸率要高于其余城市,而且三大省会城市的域外腹地面积比例远高于其他城市,九江、岳阳、宜昌、常德、新余、景德镇等地域外腹地面积比例也较高。总体来说,长江中游城市群仍停留在子圈内一体化的阶段,还未实现三圈融合和高度一体化发展阶段。

关 键 词:城市腹地 长江中游城市群 交通可达性 城市竞争力 场强

分 类 号:TU984.1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