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bout 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lakes-grassland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蓉蓉[1,2] 黄雨晗[2] 周伟[2,5,6] 周际[3,5] 白中科[2,5,6] 官炎俊[2] 郑连福[4] 詹培元[4] 杨正[4] 张艳[4]

MA Rongrong;HUANG Yuhan;ZHOU Wei;ZHOU Ji;BAI Zhongke;GUAN Yanjun;ZHENG Lianfu;ZHAN Peiyuan;YANG Zheng;ZHANG Yan(College of Ec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School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Beijing 100035,China;Land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enter,Qinghai Province,Xining 810001,China;Key Laboratory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Beijing 100035,China;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Mining Areas,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Beijing 100083,China)

机构地区:[1]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西宁810016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3]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北京100035 [4]青海省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心,西宁810001 [5]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5 [6]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100083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741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F0206802)

年  份:2019

卷  号:39

期  号:23

起止页码:8990-89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GEOBASE、JST、RCC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先进理念,实施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现阶段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机制及启示等方面,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但缺乏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以中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祁连山为例,以生态地位、退化现象及成因为切入点,结合已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结了典型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提供模式示范。祁连山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为: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干预、传统发展理念制约及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等。典型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已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各个方面,但在工程实践中如何有机整合各项措施,使生态系统成为"生命共同体"仍是未来探索的科学问题。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与实践还需完善以下内容:加强基础调研与科技创新;加强统一规划与协同管理;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由"开刀治病"工程治理向"健康管理"自然恢复逐步引导的生态修复理念。

关 键 词:祁连山  生命共同体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 工程实践

分 类 号:X17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