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基于鲁锦项目的思考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Benefit Mechanism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 Case Study of Lu Brocad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玉福[1]

HU Yu-fu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

出  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的中国标准研究”(16JJD850016)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1

起止页码:52-5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中,非遗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受到重视。让贫困者经济受益并获得能力的发展应是非遗扶贫的核心。山东省鄄城县鲁锦项目扶贫的案例显示,在非遗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也反映在个人成就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受益面向。同时,在项目开展中存在劳动强度大、利益分配不合理、主体性受限等影响受益的结构性因素。依靠非遗扶贫应在保证主体经济收益可持续的基础上,尊重受助对象的主体性,赋予社区更大的参与权,实现经济获益与文化保护的可持续。

关 键 词:非遗扶贫  鲁锦  受益机制  能力建设  社区赋权  

分 类 号:C958[民族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