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生态翻译学的“四生”理念——胡庚申教授访谈    

On "Four-Life Maxim" in Eco-translatology: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Hu Gengshe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庚申[1] 孟凡君[2,3] 蒋骁华[3,4] 边立红[3,5] 李素文[6]

Hu Gengshen;Meng Fanjun;Jiang Xiaohua;Bian Lihong;Li Suwen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生态翻译学研究院、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2]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 [3]郑州大学生态翻译学研究院 [4]澳门理工学院翻译暨语言高等学校 [5]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6]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出  处:《鄱阳湖学刊》

年  份:2019

期  号:6

起止页码:26-3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A、CSA-PROQEUST、IC、NSSD、RWSKHX、普通刊

摘  要:胡庚申教授系生态翻译学创始人。原为清华大学二级教授,现为郑州大学生态翻译学研究院院长、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co-translatology Research)创始会长,亚太国际交流英语学会(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English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理事长,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系列会议执委会主席,国际期刊《生态翻译学学刊》(Journal of Eco-translation Studies)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际交流英语系列教程》总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系列文集》总主编等。他分别于2008年和2018年主持生态翻译学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38部。其中,2019年在世界著名的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专著《生态翻译学: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建构》(Eco-Trans-latology:Towards an Eco-Paradigm of Translation Studies),被学界誉为"开发本土学术资源的一面旗帜"。胡庚申教授在2013年出版的专著《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中提出"三生"的概念。所谓"三生",即翻译生态、译本生命和译者生存,指的是以"生"为线索展开研究和论证阐述,表明"生"是生态翻译学发展之基石(1)。2016年,胡庚申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指出,"生"是指翻译过程中文本的"生命"及其生存条件和生存状态(Life here refers to the life of the texts involved in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vital status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texts)(2)。在2018年"第六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的主旨报告中,胡庚申又提出"生生之谓译",成为生态翻译学的新发展和新方向。2019年,胡庚申在研究论文中反复强调生态翻译学的"三生"主题和翻译文本的"生命"形态(3),并在"全国第三届生态翻译与认识翻译研讨会"的主旨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尚生—摄

关 键 词:生态翻译学 胡庚申  国际交流英语  国际期刊  国际关系学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青年学者 学术期刊  

分 类 号:H05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