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UYansui;ZHOU Yang;LIYuheng(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China;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3070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1293,41601172)~~
年 份:2019
卷 号:74
期 号:12
起止页码:2511-25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乡村地域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是一个由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等组成的地域多体系统。以乡村地域系统为对象,服务支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地理学创新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亟需以问题为导向、战略为指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人地系统科学为指导,致力于地表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下乡村地域系统结构、转型过程、演变机理、分异格局、地域功能,以及乡村振兴途径与模式综合研究,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类型及其分异规律。本文以全国39164个乡镇为基本单元,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诊断识别了制约中国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子,划分了中国乡村地域系统类型,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分异格局,探明了不同类型区乡村振兴科学途径。结果表明:(1)地理环境、村镇化水平、资源禀赋、人口流动程度和老龄化水平等是乡村地域系统分异的主导因子,反映了乡村发展自然本底特征以及外援动力、内生动力的大小。(2)通过主导要素聚类和空间叠加分析,将中国乡村地域系统划分为12个一级区、43个二级区。一级区采用"地理区位+主导要素驱动力/约束力"的方法命名,二级区采用"地域范围+主导要素驱动力/约束力+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命名。(3)不同类型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和路径不同,乡村振兴战略与规划的落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关 键 词: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科学 乡村地域类型 乡村地理学 乡村振兴 区域可持续发展
分 类 号:G63[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