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的设计发展展望    

Prospects and Design of National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Chemical-Speciation-Network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刀谞[1] 李健军[1] 唐桂刚[1] 狄世英[1] 孙家奇[2] 李洁[3] 谢淑艳[1] 王帅[1] 邢冠华[1]

DAO Xu;LI Jianjun;TANG Guigang;DI Shiying;SUN Jiaqi;LI Jie;XIE Shuyan;WANG Shuai;XING Guanhua(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Control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Beijing 100012,China;Hengs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Hengshui 053000,China;Nanj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Nanjing 21000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2]衡水市环境保护局,河北衡水053000 [3]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南京210000

出  处:《中国环境监测》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污染输送多时空尺度的相互作用研究”(2018YFC02132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大气颗粒物同位素和元素分析技术研发与集成”(2017YFC0212702)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6

起止页码:16-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中国现阶段大气污染呈现以细颗粒物(PM 2.5)及臭氧(O 3)为代表的复合型污染,PM 2.5的二次生成及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笔者分析了中国开展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简称组分网)监测工作的紧迫需求,梳理了组分监测的工作目标,提出组分网与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背景站监测网、区域站监测网和光化学网等的联合运用,为污染防治提供精准支撑。研究了组分网的业务组织:分析了目前技术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亟需开展的技术体系建设内容;梳理了组分网工作内容、各方职责,提出了形成国家、地方及社会化服务机构联合参与的工作机制;借鉴美国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监测网等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科研与业务化的合作发展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培训等工作的重要性。总结了组分网建设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监测网络发展的建议。

关 键 词:大气颗粒物 化学组成 监测网

分 类 号:X8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