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仿生超疏水材料及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综述  ( EI收录)  

A Review of Bioinspired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曹颐戬[1,2] 王聪[2] 王丽琴[3]

CAO Yijian;WANG Cong;WANG Liqin(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Florence,Florence 50019,Italy;Institute of Geosciences and Earth Resources,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Florence 50121,Italy;Key Labora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

机构地区:[1]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化学系,佛罗伦萨50019,意大利 [2]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地球科学和地球资源研究所,佛罗伦萨50121,意大利 [3]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出  处:《材料导报》

年  份:2020

卷  号:34

期  号:3

起止页码:178-1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RCCSE、SCOPUS、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新型文物材料的研发是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种合格的文物保护材料不仅能够维持文物理化性能的完整性,而且能够保留其原真性,最大程度地保留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特征。目前,借鉴和“移植”材料学领域成熟的研究方法及材料是文物保护材料研发的常用手段。仿生超疏水材料是人们受到自然界许多生物表面的特殊浸润现象的启发而研发出来的一类材料的统称,作为近年来材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们也逐渐开始受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关注。究其根本,液态水是多种文物劣变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因此,以此类材料为文物表面进行疏水封护处理尤为适合。由于具有优异的疏水性,仿生超疏水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液态水的附着、渗透和水蒸气的凝结,进而避免了文物表面甚至内部一系列由水引起的病变。更重要的是,当水接触角大于150°且接触角滞后值小于10°时,超疏水材料便具备了自清洁功能,即无需人为干预,表面流动的液态水(例如自然降雨)就能够在该材料处理过的文物表面自发地带走附着的污物。这种特殊的性能对文物,尤其是露天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仿生超疏水材料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这类材料在文物保护领域最常用的几种制备方法,然后概括性地阐述了现阶段该类材料在石质文物、金属文物、木质文物和纺织品等多种文物疏水处理、自清洁保护中的具体实例和应用前景及独特优势;同时针对性地指出了目前仿生超疏水材料在文物保护应用中未能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即材料种类的不足和材料性能长期性监测的缺乏。最后,对此类材料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仿生 超疏水材料 自清洁性能  文物保护

分 类 号:TB34[材料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