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厚松散层软弱覆岩下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  ( EI收录)  

Height of water-conducting zone in longwall top-coal caving mining under thick alluvium and soft overburde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达明[1,2] 郭文兵[1,2] 赵高博[1] 谭毅[1,2] 杨伟强[1]

YANG Daming;GUO Wenbing;ZHAO Gaobo;TAN Yi;YANG Weiqiang(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Synergism Innovative Center of Coal Safety Production in Henan Province,Jiaozuo 454000,China)

机构地区:[1]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2]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焦作454000

出  处:《煤炭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4111,51874113)

年  份:2019

卷  号:44

期  号:11

起止页码:3308-33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实施保水采煤技术措施的一个重要参数,为获取厚松散层软弱覆岩下综放开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以某矿11915工作面为例,综合运用井下钻孔注水漏失量观测、钻孔电视和数值模拟3种技术手段,对采空区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探测。通过对井下施工的3个钻孔进行注水漏失量观测确定了开采前后的钻孔漏失量变化规律,结合钻孔电视观测的孔壁裂隙特征最终确定了导水裂隙带高度,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厚煤层(6.65 m),软弱覆岩、厚松散层(102 m)条件下综放开采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为45.7~46.7 m,垮落带高度为16.1 m;裂采比为6.87~7.02,垮采比为2.42;数值模拟得到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导水裂隙带发育经历发育、缓增、突增及稳定4个阶段,覆岩裂隙带以离层的形式向上发育,以铰接形式存在。钻孔电视能直接清晰的获取覆岩裂隙发育特征,是钻孔法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最佳方法;井下钻孔漏失量法用于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是可靠的,但需要观测设备需要满足一定的封孔压力,封孔胶囊具有足够长度,并且需要改善胶囊与孔壁之间的接触状态。总体来讲,钻孔法观测导水裂隙带高度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但施工量大,成本较高;目前物探法应提高对覆岩完整性变化的探测敏感度,并多配合钻孔法的使用进行结果对照分析,获得物探结果最佳解释方法后再进行推广应用,降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探测成本。

关 键 词:水体下采煤 保水开采 导水裂隙带 钻孔漏失量  钻孔电视

分 类 号:TD7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