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乡村振兴视野下村庄公共空间的萎缩及解释——基于F村与H村的双案例分析    

Governance Strategies of Shrinking Public Space in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Case Studies on Village F and Village H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郭明[1]

GUO Ming(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

出  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  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国家建设视阈下外部扶贫力量嵌入村庄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4CZZ025)

年  份:2019

卷  号:0

期  号:6

起止页码:83-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农民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落脚点。生活在村庄中的村民互动形成的村庄公共空间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的社会基础。村庄公共空间不仅能够促进村民之间有效勾连,而且能够建构村民与村庄之间的内在联络机制。近年来,学界围绕村庄公共空间的萎缩现状展开热议。然而,已有研究大都从单一研究视角解读村庄公共空间的变迁过程,且已有研究大多把村庄作为整体加以考察,忽视村民与村庄之间的关系张力及分型,缺乏准确地辨识不同类型村庄公共空间萎缩形态的差异性。以"村民流动"为视角,通过对"村民流失"型F村与"村民流入"型H村的双案例分析,构建公共活动、公共场所及公共权威三维分析进路,呈现两类村庄公共空间萎缩的差异化形态,并对其进行理论解释,最后给出破解两类村庄公共空间萎缩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F村村民大量走出村庄导致村庄公共空间难以掩盖萎缩的现实;而H村面临难以建构本地村民与外来村民之间共享社区记忆的困境,这导致村庄公共空间难以打开。村庄公权力主体的治理能力不足与市场力量带来的村庄社会结构变革是导致两类公共空间走向萎缩的两个解释维度。为此,强化村庄权力基础、引入市场辅助力量及凝练村庄共享文化等策略是破解村庄公共空间萎缩的治理策略。

关 键 词:乡村振兴  村庄公共空间  萎缩  市场力量  

分 类 号:C915[经济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