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    

Effect of different fixation methods on nonunion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and the function of lower limb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涛[1] 罗苹原[1] 张鹏[1] 刘平[1] 邬国林[1]

YANG Tao;LUO Ping-yuan;ZHANG Peng;LIU Ping;WU Guo-lin(People s Hospital of Nanjiang,Nanjiang,Sichuan 635600,China)

机构地区:[1]南江县人民医院

出  处:《创伤外科杂志》

年  份:2019

卷  号:21

期  号:12

起止页码:940-9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对比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2017年7月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收治股骨干骨折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102例,男性63例,女性39例;年龄30~50岁,平均39.4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组)、交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和动力加压钢板固定(钢板组),各3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中,外固定架组切口长度最短(12.4±3.4)cm(P<0.05);钢板组术中平均输血量最多(468.5±125.7)mL(P<0.05),术后平均引流量最多(178.4±35.2)mL(P<0.05);外固定架组平均手术时间最少(73.4±25.7)min(P<0.05);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8.7±36.9)d显著少于外固定架组(232.1±27.4)d及钢板组(203.8±16.5)d(F=12.956,P<0.05)。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11.8%(4/34)显著低于外固定架组的57.1%(16/34)和钢板组的29.4%(10/34)(P<0.05)。术后12个月,髓内钉组HSS评分(85.1±1.9)分显著高于外固定架组(69.1±0.7)分及钢板组(76.1±2.9)分(P<0.05)。结论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最为理想,能显著提高患肢的肢体功能,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且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低,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后发生骨不连的一种理想固定术式。

关 键 词:股骨干骨折 骨不连 髓内钉  加压钢板 外固定架

分 类 号:R683.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