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MA Xiaojun;LIANG Jiwei;LI Jianxing;JIA Weihang;TAO Wenxing;LIU Yalan;LIU Xiaofeng(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Shaanxi,China;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Chengdu 610082,Sichuan,China;Geological Explorationin the Chinese Building Materials Center Team in Gansu Province,Tianshui 741000,Gansu,China)
机构地区:[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3]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甘肃总队,甘肃天水741000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0716-1641DK900365/07);“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对比计划”(IGCP652);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17ZX0500500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4150210)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52
期 号:4
起止页码:127-13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_E2019_2020、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与热史模拟的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过程及地质响应。不同构造单元及不同层位样品的AFT年龄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生代以来经历2次构造抬升:晚白垩世末—古新世早期(79~65 Ma)和始新世—中新世早期(56~15 Ma);AFT年龄空间对比图表明,研究区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后期整体抬升的特征。热史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于晚白垩世末期快速冷却抬升,古新世—中新世晚期为缓慢抬升,中新世末以来抬升速率明显加快。研究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周缘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抬升可能与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有关,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与盆地周缘裂陷的演化具有一致性,中新世晚期以来的快速抬升可能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有关。
关 键 词:裂变径迹分析 热史模拟 构造抬升 鄂尔多斯盆地 中-新生代
分 类 号:P543.6] P542[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