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光周期对苦荞芽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Effect of Photoperiod on Growth and Quality of Tartary Buckwheat Sprou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吕兵兵[1] 姚攀锋[1] 王官凤[1] 李成磊[1] 赵海霞[1] 王晓丽[1]

L Bingbing;YAO Panfeng;WANG Guanfeng;LI Chenglei;ZHAO Haixia;WANG Xiaoli(College of Life Scienc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 an,Sichuan 625014,China)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  处:《西北植物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01578)

年  份:2019

卷  号:39

期  号:10

起止页码:1785-179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芽菜是一种新兴健康食品,该研究通过不同光周期(0、4、8、12、16和20 h·d^-1)处理苦荞芽菜,测定其生物量、叶绿素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明确不同光周期对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苦荞芽菜生长时间的增加,芽菜生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6 h·d^-1光周期时芽菜生长状态最好,鲜重最大。(2)不同光周期对苦荞芽菜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有所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在芽菜萌发第2天开始逐渐下降,10 d后含量仅为第2天的13.5%~14.5%;花青素含量在芽菜萌发第2天光周期为12 h·d^-1时最高(2.16 mg/g),不同光周期处理4~10 d后均显示出降低趋势;芦丁是苦荞芽菜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含量在不同光周期处理后有所变化且适当的光照有利于其合成和积累,并在处理第4天光周期为16 h·d^-1时含量最高(59.60 mg/g)。(3)qRT-PCR分析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的苦荞芽菜中各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第2天最高,随生长周期其表达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但黄酮醇合成支路关键酶基因FtFLS1和花青素支路基因FtDFR2表达量上升、且显示出强烈的光诱导特征。研究发现,光周期对苦荞芽菜的生物量影响较大,黑暗有利于胚轴伸长,长光周期(16 h·d^-1)有利于鲜重的增加;在苦荞萌发过程中,苦荞芽菜可溶性糖、花青素和芦丁含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均在光周期16 h·d^-1处理第2天时最高,芦丁含量在光周期为16 h·d^-1处理第4天时最高,建议苦荞芽菜在光周期为16 h·d^-1生长4 d时采食。

关 键 词:苦荞芽菜  光周期 黄酮醇 花青素 可溶性糖

分 类 号:Q945.79[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