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致密油气发展特征与方向  ( EI收录)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rientation of tight oil and gas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孙龙德[1,2] 邹才能[1,3] 贾爱林[3] 位云生[3] 朱如凯[1,3] 吴松涛[3] 郭智[3]

SUN Longde;ZOU Caineng;JIA Ailin;WEI Yunsheng;ZHU Rukai;WU Songtao;GUO Zhi(Heilong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Tight Oil and Shale Oil Accumulation,Daqing 163712,China;PetroChina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Ltd.,Daqing 163002,China;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Beijing 100083,China)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致密油和泥岩油成藏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712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庆163002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出  处:《石油勘探与开发》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6ZX05015,2016ZX05047,2017ZX05001)

年  份:2019

卷  号:46

期  号:6

起止页码:1015-10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0、AJ、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系统梳理中国致密油气发展历程,提升总结勘探开发理论认识,客观对比中美地质条件及开发技术,明确了中国致密油气的勘探开发进展与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从理论技术、工艺方法、开发政策等方面对中国致密油气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近10年来,依靠勘探开发实践和科技、管理创新,中国致密油气取得重大突破,探索了致密油气形成与分布等成藏规律,形成了“多级降压”、“人工油气藏”等开发理论认识,创新集成了富集区优选与井网部署、提高单井产量及采收率、低成本开发等技术系列,推动了致密油气的储量与产量的快速上升。但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中国致密油气相比于北美,储集层连续性差、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差,在储集层识别精度和压裂改造工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中国应进一步优化资源评价方法,攻关高精度三维地震、人工油气藏、智能工程等关键工程技术,创新发展新一代提高单井产量与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积极争取致密油气财税补贴政策,促进致密油气快速规模发展。

关 键 词:致密油气  发展历程  理论技术进展  人工油气藏  提高采收率 发展方向  

分 类 号:TE1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