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与发展策略    

Practical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for the Multidiscipline Integr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海生[1,2] 张瑜[3]

ZHANG Haisheng;ZHANG Yu(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ongqing 402160,China;School of Education,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Yongchu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2160,China)

机构地区:[1]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社,重庆402160 [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2 [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全科医学科,重庆402160

出  处:《重庆高教研究》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高校‘人工智能+新工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19YJC880130);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内涵下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73128);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2016-GX-011);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开放课题“智能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P2018ZX05)

年  份:2019

卷  号:7

期  号:6

起止页码:81-9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_E2019_2020、JST、NSSD、RCCSE、普通刊

摘  要:跨学科性和跨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领域之一,其倡导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工科建设理念不谋而合。结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12所案例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显示,案例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可分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管理型、引领型、卓越型和研究型6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学制以4年为主且均授予工学学位,大都实施学科大类招生和中期分流制度,基本建立了各富特色和各有侧重的课程体系,但也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学科专业培养特色凝练不足、学制与学位类型单一、中期分流机制不完善、课程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优化,需要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阶段内容和目标,坚持前期实施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培养,中期进行专业分流与专业教育培养,后期贯通培养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加强跨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校级层面要对课程结构进行重组与优化,院系层面要注重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设计,研究方向层面要努力打造专业特色课程(群);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和精细化培养,实现课程的国际化,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机会和贯通途径。

关 键 词:多学科交叉融合  新工科  人才培养  跨学科教育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分 类 号:G64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