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08—2018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及应用进展    

Progresses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8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郭学良[1,2] 方春刚[1] 卢广献[1] 楼小凤[1] 苏正军[1] 于子平[3] 李培仁[4] 杨泽厚[5]

Guo Xueliang;Fang Chungang;Lu Guangxian;Lou Xiaofeng;Su Zhengjun;Yu Ziping;Li Peiren;Yang Zehou(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Ordnance Science and Research Academy of China,Beijing 100821;Shanxi Weather Modification Office,Taiyuan 030032;Southwest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Chengdu 610041)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3]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21 [4]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太原030032 [5]中国兵器工业209研究所,成都610041

出  处:《应用气象学报》

基  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YQ110059);河北省“十三五”气象重点工程——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的示范项目(hbrywcsy-2017-01);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47)

年  份:2019

卷  号:30

期  号:6

起止页码:641-6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抗旱、防雹、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的推动下,2008—2018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在气溶胶粒子、云(雾)物理垂直结构和降水形成机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建立了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实时业务数值预报模式,提高了对作业云特征和演变过程的预报能力,对作业方案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在机载云粒子谱仪与成像仪、多通道微波辐射计、X波段偏振雷达、雨(雾)滴谱仪、先进火箭作业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研发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研制成功国产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和立体播撒火箭作业系统,并应用于业务,提高了作业条件监测识别和地基作业能力。建立了空中国王、新舟60等型号的先进飞机探测和作业平台,大幅度提高了作业飞行高度、续航时间和空中作业能力。在电离、飞秒激光、声波等人工增雨新技术领域开展了理论和实验探索研究,在飞秒激光诱导降雪机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关 键 词:人工影响天气 技术及应用  进展  

分 类 号:G63[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