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U YongJiang;FENG ZhiQiang;JIANG LiWei;JIN Wei;LI WeiMin;GUAN QingBin;WEN QuanBoand LIANG ChenYue(MOE Key Lab of Submarine Geoscience and Prospecting Techniques,Institute for Advanced Ocean Study,College of Marine Geoscienc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Laboratory for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237,China;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61,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高等研究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266237 [3]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太原030024 [4]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60130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2235);泰山学者工程专项;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9-3-2-19-zhc);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429802)联合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10
起止页码:3017-30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经历了复杂的增生造山过程,其所属微陆块的基底属性及拼贴位置、洋-陆转换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我们将东北地区微陆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增生地体、松嫩-锡林浩特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同时综述了东北地区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带的时空分布、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新资料,讨论了其构造背景及俯冲-增生过程。东北地区增生造山不仅涉及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还可能与泛大洋有关,包括早奥陶世-晚三叠世古亚洲洋主洋盆及古亚洲洋分支--新元古代-晚寒武世新林-喜桂图洋、早寒武世-晚石炭世嫩江洋、新元古代-晚志留世黑龙江洋和晚二叠世-中侏罗世牡丹江洋的演化。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初,东北地区古亚洲洋分支洋盆全部闭合,所有微陆块完成聚合形成统一的东北陆块群。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时期,古亚洲洋主洋盆沿索伦-西拉木伦-长春-延吉缝合带自西向东从早到晚以剪刀式最终闭合,完成东北陆块群与华北板块的拼接。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启动,东北地区进入古太平洋俯冲增生构造体系。
关 键 词:中亚造山带 东北地区 蛇绿岩 古亚洲洋 俯冲 增生
分 类 号:P542] P588.125[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