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影响    

Snow Cover Variation and Its Impacts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车涛[1,2] 郝晓华[1] 戴礼云[1] 李弘毅[1] 黄晓东[3] 肖林[4]

CHE Tao;HAO Xiaohua;DAI Liyun;LI Hongyi;HUANG Xiaodong;XIAO Lin(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of Gansu Province,Heihe Remote Sens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Station,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CAS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Tibetan Plateau Earth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遥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4]四川农业大学,成都611130

出  处:《中国科学院院刊》

基  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389、41971325、41971293)

年  份:2019

卷  号:34

期  号:11

起止页码:1247-12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_E2019_2020、JST、NSSD、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青藏高原积雪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不仅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产物,也会对全球和区域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文章通过多种遥感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并探讨其水文与气候效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积雪主要分布在山区,其中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积雪最丰富,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在120天以上,年平均雪深超过10 cm;高原腹地平坦地区及柴达木盆地积雪属于瞬时积雪,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小于15天,年平均雪深小于1 cm。(2)1980—2018年,青藏高原积雪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00年以后,积雪覆盖日数和雪深明显下降。(3)高原内积雪较多的山脉地区可以产生较大的积雪辐射强迫,最大可超过15 W m-2,其反照率反馈机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4)青藏高原是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积雪融水是春季土壤水分和河川径流的重要补给。(5)受天气过程产生的雪灾频次有所增强,建立早期预警和防护措施是减少牧区雪灾损失的重要手段。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积雪 水资源 气候变化 雪灾

分 类 号:I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