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高层建筑组合隔震的减震性能研究  ( EI收录)  

Seismic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isolation for high-rise buildings subjected to near-fault pulse ground mot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潘钦锋[1,2] 颜桂云[1] 吴应雄[2] 方艺文[1]

PAN Qin-feng;YAN Gui-yun;WU Ying-xiong;FANG Yi-wen(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18,China;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16,China)

机构地区:[1]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18 [2]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出  处:《振动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814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引导性项目(Z016H0004);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G-31);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GY-Z17146)

年  份:2019

卷  号:32

期  号:5

起止页码:845-8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IC、INSPE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近断层地震动中的长周期、短持时、高能量的加速度脉冲将对长周期高层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易使LRB(lead-rubber bearing)支座产生超限变形,导致在大的面压与位移共同作用下发生剪压破坏;此外,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后隔震结构将产生动力耦合效应,可能进一步放大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提出滑板支座、复位装置相结合的新型组合隔震系统,利用滑板支座承担大的竖向荷载、复位装置因不承担竖向荷载而获得更大的变形能力且起隔震层自复位作用。考察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长周期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揭示隔震体系的损伤机理。基于集总参数SR(sway-rocking)模型,分析不同场地类别与不同地震动类型对隔震体系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近断层罕遇地震下LRB隔震系统因变形超限而失效;新型组合隔震系统能保证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下隔震的有效性,且具有较为良好的减震性能,但相比普通地震动减震效果变差;对于Ⅲ,Ⅳ类场地类别,考虑SSI效应使隔震体系的刚度弱化,致使层间位移角增大,且随着土质的变软增大的幅度也越明显。

关 键 词:组合隔震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减震性能 土-结构相互作用

分 类 号:TU35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