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on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disease in tilapia: a review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苏友禄[1,2] 刘婵[1,3] 邓益琴[1] 郭志勋[1] 冯娟[1]

SU You-lu;LIU Chan;DENG Yi-qin;GUO Zhi-xun;FENG Juan(Key Laboratory of South China Sea Fishery Resources Exploitation&Utilization,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Guangzhou 510300,China;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Guangdong Provincial Water Environment and Aquatic Products Securi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225,China;College of Fisheries,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广东省水环境与水产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25 [3]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300384

出  处:《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502210);“广东特支计划”科技青年拔尖人才项目(2016TQ03N275)

年  份:2019

卷  号:34

期  号:5

起止页码:757-7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B、CAS、CSA、CSCD、CSCD2019_2020、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罗非鱼Tilapia的主要病原菌,因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罗非鱼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无乳链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罗非鱼,不仅能在宿主血液内增殖,随巨噬细胞在体内游走、侵染其他组织,还可透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导致罗非鱼呈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无乳链球菌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通过分子分型的方法可获得菌株分子遗传多样性信息,有助于解析菌株的流行和传播规律。目前,抗菌药物仍是防控该病的首选,但长期用药和滥用药会加快菌株产生耐药性,疫苗是防控无乳链球菌病的有效途径,但适合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疫苗较少。本研究中全面归纳了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致病机制、检测方法、分子分型、耐药性及疫苗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防控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提供参考资料。

关 键 词: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流行病学  病理学 检测方法  分子分型

分 类 号:S941.42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