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增密与减氮对秋玉米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Effects of Increased Planting Density with Reduced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Yield Formation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of Autumn Maiz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萌[1] 潘高峰[2] 黄益勤[3] 何俊欧[1] 方雪东[1] 刘志辉[1] 展茗[1]

ZHANG Meng;PAN Gao-feng;HUANG Yi-qin;HE Jun-ou;FANG Xue-dong;LIU Zhi-hui;ZHAN Ming(Key Laboratory of Crop Ecophysiology and Farming System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inistry of Agriculture/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PRC;Xiangyang Municipal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angyang 441057,PRC;Institute of Grain Crop Research,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PRC)

机构地区:[1]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2]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湖北襄阳441057 [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

出  处:《湖南农业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3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15PY067)

年  份:2019

卷  号:0

期  号:9

起止页码:17-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随着长江中游种植制度的变化,秋玉米的种植面积在逐渐增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待优化,而通过提高种植密度配合氮肥减施,以协同实现秋玉米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效应还有待探讨。为此,以半紧凑型秋玉米品种勤玉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施氮量为主区,设置常规施氮量处理(N300,300 kg/hm2)、减氮30%处理(N210,210 kg/hm2)及不施氮处理(N0);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常规种植密度(D60,60 000株/hm2)、中密度(D78,78 000株/hm2)与高密度处理(D93,93 000株/hm2),探讨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秋玉米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秋玉米产量形成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与常规种植相比(N300D60),减氮30%(N210)后,增加种植密度均能明显提高冠层光截获率、LAI及干物质积累量,粒重下降不明显,产量显著提高;但由中密度(D78)提高到高密度(D93)种植时,冠层光截获率、LAI、干物质积累量、粒重及产量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与常规种植相比(N300D60),减氮30%(N210)与中密度(D78)处理秋玉米的氮素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氮肥回收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当提高到高密度(D93)种植时,氮素转运效率与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因此统筹考虑提高秋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时,湖北省秋玉米品种勤玉58较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8 000株/hm2,施氮量为210 kg/hm2,可实现增密增产减氮目标。

关 键 词:秋玉米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分 类 号:S5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