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土旱塬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long-term straw return on corn yield, soil nutrient cont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dryland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程曼[1,2] 解文艳[2] 杨振兴[2] 周怀平[2]

CHENG Man;XIE Wenyan;YANG Zhenxing;ZHOU Huaiping(Institute of Loess Plateau,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太原030006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太原030031

出  处:《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807072,41807025);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703D211002);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1701D221206)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27

期  号:10

起止页码:1528-153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黄土旱塬区玉米生产中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可为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及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连续24年(1992-2016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设置秸秆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覆盖还田以及不还田处理,研究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秸秆不还田处理累积玉米产量为1.695×105 kg·hm^-2,覆盖还田、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处理累积玉米产量分别为1.885×10^5 kg·hm^-2、1.854×105 kg·hm^-2、2.001×10^5 kg·hm^-2,其增产率分别为10.1%、8.6%、15.3%。3种秸秆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6%~14%,对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与秸秆不还田相比,长期过腹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秸秆直接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钾、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长期覆盖还田仅提高土壤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过腹还田最高,直接还田和覆盖还田次之,不还田处理最低。秸秆直接还田0~20 cm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是不还田处理的2.2倍。过腹还田使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3.0%和20.5%,直接还田和秸秆覆盖对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玉米生产中长期连续秸秆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提高与玉米产量稳定和提升有非常紧密联系。

关 键 词:连续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玉米产量

分 类 号:S158.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