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江口北支沉积动力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Sediment dynamic processes in North Branch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response to human activit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云峰[1] 张振克[2] 刘玉卿[1] 张华兵[1] 陈影影[3]

ZHANG Yunfeng;ZHANG Zhenke;LIU Yuqing;ZHANG Huabing;CHEN Yingying(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Coastal Development,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Yancheng 224001,China;School of Ge-ography and Ocean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School of Geography,Geomatics and Planning,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机构地区:[1]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盐城224007 [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3]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人民长江》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003,41701101,41501567,41771199);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SJD790028);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4KJD170005,18KJB17002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60446)

年  份:2019

卷  号:50

期  号:9

起止页码:24-2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人类围垦活动对长江口北支沉积动力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从自然河势调整和人类围垦活动两个方面分析了长江口北支的演变情况。长江口北支于1970年修建的立新坝使得分流角几乎增大到90°,分水分沙比急剧下降,由1915年之前基本稳定的25%下降到目前的5%以下;涨潮流的含沙量远远大于落潮流,水沙倒灌,在大潮时更为明显。根据近百年来长江北支的演化过程,认为长江口的沉积动力环境变化可分为3阶段:①第一阶段(1931年以前)。自然河势调整过程,河势演变缓慢,水动力以径流作用为主。②第二阶段(1931~1970年)。受洪水造床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水动力以径流作用向潮流作用转变。③第三阶段(1970年后)。人类活动对北支沉积动力的变化过程起主导作用,涨潮流大于落潮流,净向上输沙,北支趋于淤废。

关 键 词:沉积动力 河势变化 环境变化 人类活动  长江口北支

分 类 号:TV69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