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酸枣仁中Coclaurine的分离及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Separation of Coclaurine from Ziziphi Spinosae Semen and Discussion on Its Antidepressant Mechanism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宋方芹[1] 孙燕[1] 韩林勐[1] 粱艳[2] 乔世庆[1] 乔卫[1]

SONG Fang-qin;SUN Yan;HAN Lin-meng;LIANG Yan;QIAO Shi-qing;QIAO Wei(College of Pharmacy,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Key Laboratary of Clinical Drug Key Technology,Tianjin 300070,China;Department of Pharmac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机构地区:[1]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天津市临床药物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450000

出  处:《中药材》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530);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JCZDJC33200)

年  份:2019

卷  号:42

期  号:3

起止页码:636-6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分离并探讨酸枣仁中生物碱成分Coclaurine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HPLC)分离得酸枣仁生物碱成分Coclaurine,并对其进行类药性预测。利用PharmMapper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Coclaurine抗抑郁的潜在靶点;采用MAS 3.0生物分子功能软件获取潜在靶点和通路的相关信息;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治疗抑郁症的"Coclaurine-靶点-通路"网络模型;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Tools 1.5.6将预测得到的蛋白靶点与Coclaurine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研究Coclaurine分子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采用质谱(MS)、核磁共振波谱(NMR)鉴定为酸枣仁生物碱单体Coclaurine,且其有较好的类药性。Coclaurine可能通过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Cystathionine beta-synthase等6个抑郁症相关靶点调控MAPK signaling pathway、VEGF signaling pathway、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等39条信号通路从而参与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细胞凋亡等过程来发挥治疗抑郁症及其并发症的作用。结论:研究结果为为Coclaurine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分离纯化  Coclaurine  抑郁症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分 类 号:R285.5[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