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 EI收录)
Influence of tillage and straw retention on soil carbon pool and maize-wheat yield in Shajiang black soi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Ye Xinxin;Wang Bingqing;Liu Shaojun;Ma Chao;Li Junli;Chai Rushan;Xiong Qizhong;Li Hongying;Gao Hongjian(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Farml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230001,China)
机构地区:[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肥230001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1302);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计划(1804h07020148);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18030701188)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14
起止页码:112-1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FSTA、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长期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措施导致沿淮区域砂姜黑土耕层变浅、下表层(10~30cm)容重增加、土壤养分不均衡等问题凸显,限制了小麦-玉米周年生产力的提高。耕作和秸秆还田措施合理的搭配组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8年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1)玉米季免耕-小麦季免耕秸秆不还田(N);2)玉米季深耕-小麦季深耕秸秆不还田(D);3)玉米季秸秆免耕覆盖还田+小麦秸秆免耕覆盖还田(NS);4)玉米季秸秆免耕覆盖还田+小麦季秸秆深耕还田(DS)。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不同土壤深度(0~60cm)总有机碳(TOC)、颗粒态碳(P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态碳(KMnO4-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并结合小麦-玉米的周年产量变化,以期获得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长期免耕措施(N),DS处理能够提高0~30cm土层TOC、POC、MBC、KMnO4-C等组分含量和CPMI;而NS措施仅提高土壤表层(0~10cm)TOC、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CPMI;2)DS处理显著提升了小麦-玉米的周年生产力,其麦玉的周年产量均值分别比N、D和NS处理高出14.7%、12.9%和8.5%;3)MBC和KMnO4-C对于耕作和秸秆还田措施都是较为敏感指示因子。总的来说,玉米季小麦秸秆覆盖还田+小麦季玉米秸秆深耕还田(DS)是改善沿淮地区砂姜黑土土壤碳库、提高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一种有效农田管理模式。
关 键 词:作物 耕作 秸秆 土壤碳库 作物产量
分 类 号:S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