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尾部风险网络、系统性风险贡献与我国金融业监管    

Tail Risk Network, Systemic Risk Contribution and China’s Financial Regul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政[1] 鲁晏辰[2] 刘淇[3]

LI Zheng;LU Yanchen;LIU Qi(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ianjin,China;Nankai University,Tianjin,China)

机构地区:[1]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大数据统计研究中心,300222 [2]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金研究所,300071 [3]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300222

出  处:《经济学动态》

基  金:国家自科基金项目“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敞口与贡献的度量及监管研究——基于金融网络视角的分析”(71703111);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多市场联动规律与金融系统体系性风险测度”(7170110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监测与协作型调控机制研究”(17CJY057)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0

期  号:7

起止页码:65-7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LASSO分位数回归,本文提出了系统性风险度量新指标,并采用该指标构建2011-2017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时变的尾部风险网络。在此基础上,本文一方面从系统、部门和机构三个层面衡量其网络关联水平;另一方面,识别风险在金融机构间传递的方向路径等关联结构,而且在兼顾关联水平和关联结构的基础上,测度单个机构在风险网络中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关联水平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在风险积累阶段系统关联水平迅速攀升,直至风险爆发阶段达到阶段性高点,而后随着风险释放逐步回落。第二,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部门风险输出关联水平的时序变化差异较大,但风险输入关联水平的时序变化基本一致,风险在部门间的传染是真实存在的。第三,总体上,同部门且规模相近、商业模式相似、业务同质性较高的机构间关联水平更高,但在风险积累和爆发阶段,跨部门、同部门中差异较大的机构间关联水平也有所上升。第四,在同时考虑关联水平和关联结构时,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且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同时,一些保险企业也开始成为系统重要性机构。基于尾部风险网络的研究,本文为我国金融业监管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尾部风险网络  关联水平  关联结构  系统性风险贡献  金融业监管

分 类 号:F83[金融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