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新认识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TONIC FRAMEWORK AND EVOLUTION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PALEOZOIC ERA IN THE EAST TIANSHAN MOUNTAI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国灿[1,2] 张孟[2] 冯家龙[1] 廖群安[2] 张雄华[2] 康磊[3] 郭瑞禄[2] 玄泽悠[1] 韩凯宇[2]

WANG Guocan;ZHANG Meng;FENG Jialong;LIAO Qun′an;ZHANG Xionghua;KANG Lei;GUO Ruilu;XUAN Zeyou;HAN Kaiyu(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00,Hubei,China;Center for Global Tectonics,School of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00,Hubei,China;Xi’a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Geological Survey of China,Xi’an 710054,Shannxi,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00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全球大地构造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00 [3]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00

出  处:《地质力学学报》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DD20179607,DD20160060)

年  份:2019

卷  号:25

期  号:5

起止页码:798-8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CD、CSCD_E2019_2020、GEOREFPREVIEWDATABASE、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基于基础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对涉及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格局存在争议或认识模糊的准噶尔-吐哈地块、北天山洋盆和康古尔洋盆的属性及相互时空关联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准噶尔-吐哈地块为相对刚性的、深部为0.8~0.55Ga新生地壳但表层存在>1.0Ga古老陆壳残片的具有大洋高原性质的统一块体,北界范围随着北部边缘的裂拚演化过程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基于对吐哈地块与中天山之间新发现的大草滩蛇绿岩以及其他蛇绿混杂岩带的系统梳理,提出古生代两阶段不同性质的洋盆演化模型。具有显著不同板块分隔意义的北天山洋盆主要出现于寒武—中泥盆世,代表长期分隔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中天山-塔里木板块的主大洋,而康古尔古洋盆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叠加在已经缝合的北天山洋盆的古大陆边缘体系之上重新打开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有限小洋盆。结合近年来其他相关研究新成果,重新构建了东天山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型。

关 键 词:东天山 新元古代-古生代  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  准噶尔-吐哈地块  北天山洋  康古尔洋  

分 类 号:P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