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新认识    

Giant Bayan Obo Fe-Nb-REE deposit: Progresses, Controversaries and new understanding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谢玉玲[1] 曲云伟[1] 杨占峰[2] 梁培[1] 钟日晨[1] 王其伟[3] 夏加明[1] 李必成[1]

XIE YuLing;QU YunWei;YANG ZhanFeng;LIANG Pei;ZHONG RiChen;WANG QiWei;XIA JiaMing;LI BiCheng(Civil 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China Northern Rare Earth (Group) High-Tech Co., Ltd., Baotou 014010, Inner Mongolia, China;Baot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Rare Earths, Baotou 014010, Inner Mongolia, 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包头014010 [3]包头稀土研究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出  处:《矿床地质》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72072、41072066);国际地学对比计划项目(编号:IGCP/SIDA-600)的联合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38

期  号:5

起止页码:983-100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白云鄂博是世界第一大稀土元素矿床,其稀土元素资源量占世界目前已知稀土元素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白云鄂博自1927年发现至今已有92年,对其的开发和研究历史悠久,在赋矿碳酸岩的成因、成矿年代、稀土矿物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碳酸岩型稀土元素成矿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矿床经历了成矿后复杂的构造变形和热液蚀变,致使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复杂,学界对其成因和成矿过程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对成矿碳酸岩的岩浆演化、稀土元素迁移与富集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薄弱。笔者最新研究表明,矿区过去被认为是下白云鄂博群的H1、H2、H9岩石单元并非沉积变质岩或变质火山岩,而应为岩浆侵入成因,矿区其他岩石单元(H3~H7)的成因也值得商榷。H9岩石单元中的黑云母岩(前人称为黑云母板岩)和富含黑云母的碳酸岩(前人称为暗色板岩)为成矿碳酸岩的一部分,是碳酸岩不同岩相带的表现。黑云母岩和富黑云母碳酸岩相对于含矿碳酸岩具有相对低的稀土元素含量和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表明岩浆演化可能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异具有重要贡献。矿区主要岩石单元成因的新认识不仅为矿床成因、成矿背景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正确厘定矿区构造式样和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 键 词:地球化学 碳酸岩型稀土元素矿床  研究进展  新认识  白云鄂博

分 类 号:P618.31] P618.7[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