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妊娠晚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中改良腹壁皮下注射部位的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abdominal subcutaneous injection site 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late pregnancy female pati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GE Jingping;GU Jianping;XU Xiufang;WAN Li;ZHENG Naixia;LI Yan(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Affiliated Nanjing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Municipal First Hospital,Nanjing,Jiangsu Province 210006,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210006 [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妇产科,210006 [3]《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1463);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803006)
年 份:2019
卷 号:28
期 号:9
起止页码:891-8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MBASE、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腹壁皮下注射部位(以下称改良部位)及分区方法在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20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妊娠晚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低分子肝素不同注射部位分为2组,每组10例分析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厚度、皮下出血发生率、血浆anti-Xa因子活性水平、疼痛评分,探讨改良部位的可行性、有效性。结果皮下组织厚度:脐周10cm内为(8.4±1.9)mm,小于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注射针头长度;三角肌下缘、前腹壁、侧腹壁分别为(17.7±4.2);(20.2±4.6);(26.8±5.6)mm,均大于针头长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7.355,P<0.001);前腹壁及侧腹壁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6,1.858;P=0.100,0.144)。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arti-Xa活性水平均于治疗第5天达到治疗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部位瘀点、紫癜及皮下出血的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07,4.824,22.260;P<0.001,P=0.028,P<0.001)。穿刺及拔针即刻疼痛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182,5.813;P<0.001,P=0.047)。结论与上臂部、脐周10cm内(传统注射部位)相比,改良部位及分区法具有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可靠、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便于自我注射的优势,是妊娠晚期皮下注射部位选择的优先方案。
关 键 词:腹壁 改良皮下注射 妊娠晚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分 类 号:R65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