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7年盛夏湖南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 and Budget During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over Hunan Province in June 2017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红专[1] 叶成志[2] 陈静静[2] 罗植荣[1]

CHEN Hongzhuan;YE Chengzhi;CHEN Jingjing;LUO Zhirong(Huaihua Meteorological Office of Hunan Province, Huaihua 418000;Hu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Changsha 410007)

机构地区:[1]湖南省怀化市气象局,怀化418000 [2]湖南省气象台,长沙410007

出  处:《气象》

基  金: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业务关键技术发展专项(YBGJXM-2017-1A);湖南省气象局重点项目(XQKJ16A001);湖南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XQKJ19CO04);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8-051)共同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45

期  号:9

起止页码:1213-12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首先分析了2017年6月下旬至7月初湖南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大尺度水汽输送特征,然后引入NOAA的轨迹模式HYSPLIT,分阶段定量分析了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以及区域水汽收支情况。结果表明:天气系统的有效配置和稳定维持是强降雨持续的主要原因,持续性暴雨与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相联系,低空急流的演变和进退与暴雨落区和强度的演变关系密切。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通道主要有三支,第一支由索马里越赤道急流经孟加拉湾和我国西南地区输入暴雨区,第二支由印度洋中东部越赤道气流经孟加拉湾南部和南海北部输入暴雨区,第三支由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气流自南海南部一路北上输入暴雨区,第三阶段还有一支水汽由赤道西太平洋穿越菲律宾进入南海后再北上输入暴雨区。过程第一、二阶段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其次是南海,第三阶段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包括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各占一半。受地形影响,孟加拉湾通道的水汽主要输送至暴雨区700 hPa,其他来自低纬洋面的通道水汽主要输送到850 hPa及以下各层。暴雨区水汽输入主要来自南边界和西边界,且主要由低层输入暴雨区,以水平水汽通量辐合的形式在暴雨区上空低层大量汇聚,经由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输送至对流层中高层积累和凝结,从而导致降水的产生,降水的强弱与边界水汽输入和区域水汽辐合的强弱变化一致。

关 键 词:持续性暴雨 HYSPLIT模式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分 类 号:P458[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