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骨痿历史沿革探析    

Analysis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bone flaccid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雨晴[1] 王蕾[2]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 [2]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临床方药学系

出  处:《环球中医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898、8187325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8202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4号)

年  份:2019

卷  号:12

期  号:10

起止页码:1610-16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A、CSA-PROQEU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骨痿属痿证之一,首见于《素问·痿论篇》。常见四肢痿废,腰脊痛而不举,形体羸瘦,皮肤色黑,齿槁耳鸣,目视茫茫等症状,基本治法为滋阴益肾或补肾助阳。先秦至隋时期的医家认为骨痿多由肺热肾虚、奔豚或痹病日久所致,治疗以针刺阳明为主。宋金元时期的医家认为骨痿是由房劳损肾、肝肾不足、外邪伤肾、脾病及肾所致,可用牛膝丸、金刚丸、鹿茸丸等治疗,还可配以灸法。明清时期医家在骨痿的治疗方面增加了知柏地黄丸、虎潜丸、人参固本丸、坎离既济丸、减味清燥汤等方剂,并提出另有一些单味药如龟板、骨碎补、紫河车、牛膝、杜仲等亦对骨痿有效。现代医家对中医药治疗骨痿的相关疾病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上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骨痿的认识。

关 键 词:骨痿 病因 病机 治法 方剂 现代研究  

分 类 号:R27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