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扶教育之贫”的增智和增收效应——对20世纪90年代“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评估    

Schooling and Income Effect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Project in China’s Poor Area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汪德华[1] 邹杰[2] 毛中根[3]

WANG Dehua;ZOU Jie;MAO Zhonggen(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CASS;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singhua University;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in Western Areas,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100082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100084 [3]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411130

出  处:《经济研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71773139);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18CJY01-A002);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的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54

期  号:9

起止页码:155-1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文基于2013年CHIP数据,运用截面数据双差法,评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二片地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政策效果,对此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小学与初中校舍、购置教学设备等措施,该工程较好地实现了"增智"的目标:受益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0.7年左右;但工程的"增收"效果却十分有限,受益儿童成年后收入并未显著提高。计量分析发现,工程虽能提高受益儿童成年后外出务工收入水平,但未能提升其外出务工概率;可能受限于本地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成年后留在本地的受益群体从事非农职业的概率反而显著降低。这说明,中国的"扶教育之贫"政策,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但要达到教育扶贫"增收"的根本目标,还需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发展本地第二、第三产业等政策与之配套。

关 键 词:"义教工程"  教育扶贫  截面数据双差法  

分 类 号:G522.3[教育学类] F323.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