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污染土壤砷形态的影响    

Effects on the arsenic speciation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 by different straw return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臣臣[1] 曾芳霞[1] 吴攀[1,2] 张翅鹏[1,2] 陶秀珍[3]

HUANG Chenchen;ZENG Fangxiao;WU Pan;ZHANG Chipeng;TAO Xiuzhen(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Key Laboratory of Process and Control of Mi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Guiyang 550025,China;School of Chemic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Guizhou Minz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 [2]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矿山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特色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 [3]贵州民族大学化学与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

出  处:《生态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30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612442);贵州大学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LH[2014]7651),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4]53号)

年  份:2019

卷  号:38

期  号:4

起止页码:42-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CD、CSCD_E2019_2020、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砷形态的影响,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探究旱作和水淹条件下秸秆灰分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对污染农田土壤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作条件下,秸秆灰分还田松散结合态砷含量相比对照试验提高了102%,钙型砷含量降低了30.3%;秸秆粉碎还田松散结合态砷、钙型砷含量分别增加了43.3%、21.7%,铝型砷、铁型砷含量降低。水淹条件下,秸秆灰分还田、粉碎还田松散结合态砷含量相比对照试验提高了105%、210%,钙型砷含量降低,铝型砷、铁型砷含量升高,残渣态砷含量降低。秸秆还田上覆水pH升高、Eh降低、砷浓度升高,粉碎还田、秸秆灰分还田上覆水砷浓度分别达对照试验的26倍和6倍,Eh与上覆水砷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876(P=0.01)。研究表明,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均能增加砷的活性,若在砷污染土壤中用秸秆灰分或粉碎秸秆还田可能会增加砷的环境风险。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砷形态 旱作 水淹

分 类 号:X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