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驻村“第一书记”:名实分离与治理路径
“First Secretary”in the Village: Separation of Name and Nature and Its Improvemen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Guolei;ZHAN Guohui(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 51052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210095,China)
机构地区:[1]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521 [2]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23
基 金: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17_0637);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SJA0239)
年 份:2019
卷 号:19
期 号:5
起止页码:25-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第一书记”是国家促进乡村发展的代理人之一,是地方政府落实各项政策的承担人,是回应基层群众诉求的执行人。基于“情境-过程-结果”的分析框架对桂南P县白镇驻村考察发现:第一书记的嵌入对推动基层组织再造,吸纳体制内外资源与缓和基层社会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压力型体制、目标责任制与晋升激励机制的情境下,第一书记的行动逻辑倾向于重过程干预,轻弥补指导;重争资跑项,轻运营管理;重走读下沉,轻服务下移;重晋升条件,轻村庄发展。由此形成了以加强组织建设之名,干预基层自治之实;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之名,下基层“镀金”之实;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之名,获取晋升条件之实的异化现象,严重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地方政府应在选派前建立甄别机制,防止其“混基层工作经历”的投机行为;在下派中进行不定期巡查,防止其“悬浮化”而导致基层问题“上不来”;在任期结束后实行村民参与评价和离任审计,防止其“不作为”与权力寻租的“乱作为”,进而确保其驻村工作的名实统一。
关 键 词:基层社会治理 第一书记 名实分离 精准扶贫 情境-过程-结果
分 类 号:C912.82[经济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